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适用于高职院校所有非计算机专业,是教育部文化教育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。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一门计算机应用技术通识教育类课程,是由基础教育阶段向专业教育阶段过渡的公共基础课程,具有通识性、技术性、应用性等突出特点,对高职各专业的专业教育起支撑作用。

本课程以传授信息技术领域知识,训练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,培养高职学生现代化办公能力,提高信息化素质。课程教学安排采用项目导向式布局结构,项目取材于职业生活及专业应用领域,模拟实际工作情景,以工作任务驱动学习过程,兼顾实际应用和专业倾向,实现理实一体的项目化学习。


课程教学资源库内容形式多样,各类教学资源经过初步教学运用,逐步改良完善。
资料项目 |
内 容 |
教学文件 |
课程标准、 授课计划、教学设计 |
项目教学 案例 |
基础项目教学案例、拓展项目教学案例、创新项目教学案例 |
项目素材 |
项目完成所需素材、作品赏析 |
多媒体 教学课件 |
全部项目的实用课件 |
多媒体 演示视频 |
所有“教学项目”演示视频,全部录屏并配有语音讲解 |
实训项目 任务书 |
所有教学项目任务书 |
实训项目指导书 |
所有教学项目指导书 |
无纸化 试题库 |
学生可分模块调取相关操作内容,进行自测,自评项目学习程度 |
职业技能鉴定题库 |
计算机办公应用软件题库 |


课程教学采用O2O混合教学模式,课程云课堂已经完成初建,并且已经完成第一期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尝试。注册学生反馈良好,目前进入网络学习资源精化开发及交互活动设计阶段。




课程考核采用全方位评价模式,以考核项目的作品质量为节点考核检验学生软件应用水平,以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为过程考核依据评价学生职业素质,课程成绩结合职业证照考取双模式融通,点线面结合综合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表现。

本课程教学主旨不仅局限于信息领域知识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掌握,同样注重对学生学习指导和职业观的人文影响。课程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个性主题作品库,作为计算机应用能力学习的一种成果形式,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成就感,树立学习信心。通过课程的学习方法指导,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,掌握各类知识技艺的内化方法,自觉构建自身知识技能体系,善于运用所学解决职业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。

教师队伍
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研室共有教师10名,其中教授1名、副教授2名、讲师6名,工程师1名。
